荷伯(Roger Fisher)是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国际合作与冲突解决项目主任,也是谈判学界的权威人士。他在谈判领域的贡献被广泛认可,与威廉·尤里和布鲁斯·帕顿一起,他为谈判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有人称赞他是“现代谈判的祖师爷”,下面我们来看看他的成就。
荷伯为什么成为权威人士呢?主要是因为他将谈判视为一门自己的学科,并将之系统地进行研究。他提出了“互利理论”、“比例原则”、“应有原则”等谈判原则,这些原则深刻影响了谈判学界。
互利理论认为,在谈判过程中,要发掘对方的利益点,加强合作,使双方都能够得到好处,而不是互相针锋相对,互相损害。荷伯认为,通过合作,可以最大化双方的收益,并且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比例原则是指,在划分资源时,要尽量让各方得到合理比例的资源。例如,如果两个孩子要分配一块蛋糕,如果一人分一半,这是最公平的分配方式。如果其中一个孩子比另一个孩子更饥饿,那么就可以让他多分一点。荷伯认为,这种分配方式在谈判中也适用,可以使得各方在协商中得到合理利益。
应有原则是指,在谈判中,各方应该按照应有的原则来行动,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忘记了应有的义务和责任。例如,如果你是一位卖家,就要按照承诺的价格出售商品,而不是因为市场价格上涨而改变协议。荷伯认为,这种原则是谈判中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因为它是维护信任和合作关系的重要方式。
荷伯的贡献不仅在于提出这些谈判原则,更在于他将这些原则植入美国谈判教育体系中。他在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谈判课程,并且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实际应用到谈判实践中。这种模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许多其他国家的学者和商人也开始关注谈判教育和实践。
荷伯的研究成果也影响了国际谈判领域。例如,他提出的“合作解决纠纷”的思路逐渐成为了解决国际冲突的主要途径,被广泛地运用。此外,他还研究了文化差异对谈判的影响,并提出了针对不同文化群体的谈判策略。
总之,荷伯是美国谈判学界的权威人士,他的研究成果深刻影响了整个谈判领域,并且被广泛应用到实践中。他所提出的谈判原则为我们指明了谈判的方向,也使得谈判成为了一门有规律的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