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坐禅作为中国传统禅修之一,是以黄庭经为主要依据的修行方法。黄庭经被誉为中国禅宗的启蒙经典,其中所宣扬的禅理、禅修方法一直备受信徒推崇。黄庭坐禅从外在形式上与其他禅修相同,把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内在的修行内容及其应有的果效。
一、黄庭坐禅的历史渊源
黄庭坐禅这一禅修方法起源于唐代的中国,最初是以黄庭经为主要依据的禅修方法。古代创立此法者不可考证,另一位匿名古人曾将这一方法留下来,流传至今。其特色在于强调观心的平静与细致,甚至被誉为是“禅中禅”,被信众们认为是一种高层次的修行方式。
此外,黄庭坐禅也吸收了一些下乘的元素,比如说在修行前必须用千户拂子打身。这是因为一般语境下的坐禅往往显得比较沉闷,打身是为了让信众保持愉悦、动感的状态,而黄庭坐禅的目的在于提高认识水平、超脱世间,让修行者达到极致的专注度。
二、黄庭坐禅的修行方法
黄庭坐禅的修行方法与传统禅修有很大不同。在修行中,要求修行者闭目、念佛、打身,同时观察心念的起伏和呼吸,逐渐实现心灵专注,达到身心舒适的状态。其中,关注呼吸与感受自身的意识流,是黄庭坐禅的核心,称之为“黄庭”,告诫修行者不要离开它。同时因为身体本身也是与呼吸相互制约的,打身也是极有效解除身体疲惫与匍匐感的方式;禅修过后还可以通过念佛,进一步晋级三心二觉、四边明、六通轮回,顺便普渡众生,功德无量。
需要提醒的是,黄庭坐禅对修行者的工具要求可以说非常高,先有深厚的内秀之后,才能进入黄庭坐禅的修行状态。只有当心境处于阔达、清新的境地,方可浓缩精神、降躁增明,集中精力达到应有的境界。在内心有坚挺的定力及所有已做好的准备前提下,在强有力的献身之后,才能对于黄庭坐禅产生深沉的信仰。
三、黄庭坐禅修行的功效
在道德上,黄庭坐禅可以静坐数百天数千天数万天不出庙门,推进其自我超脱与弱肉强食、欲念纷乱的社会环境相对应。对于身体健康方面,黄庭坐禅可以从精神上延缓匍匐感,从物理外在上也有一定帮助。在静坐练功中自我请缨,缓解自身筋骨肉畜不适感;在坐禅墨户中,十足的身体内外韵味也在生命下的感觉中良性相议,让人真正感受到“痛苦的苦用痛苦磨炼苦”。
如今的社会,快节奏,唯利是图,人们的心境备受部分烦躁、反应迟钝。黄庭坐禅能够帮助人们一定程度上调整内心,提高冷静、专注、耐心,以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与压力。毕竟,禅就是心静身只,即使在日常生活中,黄庭坐禅中的教义也是适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