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加强校内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
学校应该加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班主任可以通过开展演练、专题讲座等多种方式来帮助学生了解校园欺凌的危害和基本形式,并以此提高学生遇到校园欺凌时的自我保护能力。
在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中,班主任应该重点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提醒学生在校内外行为规范和注意人身安全;
(2)在学生发生校园欺凌时,班主任不仅要及时加以批评指导,还要合理的采取相应的惩戒措施,从而达到警示作用;
(3)班主任还应该关心和重视校内欺凌的弱势群体,比如留守儿童等,对于这些学生要及时发现和关注,如果有欺凌行为,要及时进行干预。
2. 提高班主任对于校园欺凌认识的深度和广度
作为学生在校的第一责任人,班主任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全面监督和保障。班主任需要对校园欺凌的认识深入,要提高意识,不仅学习如何发现和预防校园欺凌,更要学习如何对校园欺凌做出有效的干预应对。
针对班主任的全面培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学习欺凌行为的表现形式、特点和构成要素;
(2)学习如何采取适当的干预方式,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保护学生人身安全;
(3)学习如何和学生家长进行有效沟通,积极得到家长的配合和支持;
(4)学习如何进行情况的调查处理,特别是在讨论时给予不同意见的人充分发言的机会。
3. 规范校内的惩处措施,回应校园欺凌行为
对于校园欺凌感到无处可投的学生以及对于校园欺凌持续存在却付诸无为的学校,班主任需要有足够的制度留出惩处的空间,并制订出相关方案。
班主任能够做的方面,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捕捉欺凌的行为,妥善记录和处理;
(2)采取不同的方案,对欺凌行为做出不同的回应;
(3)关注欺凌行为的发展情况,及时调整计划,确保处理措施更为科学、可行和有效;
以上的三点方向,应该包含在班主任的培训计划当中,从而帮助班主任完善应对方案,以便在校园欺凌的问题上有所作为。最终,班主任将成为解决校园欺凌问题的主要力量之一,通过这项工作,整个校园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都会得到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