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冷雨,宝鸡渐入冬季,逛街看风景的好时节。和小伙伴相约,在宝城转一圈,一位列车长的叔叔,向我们介绍了宝鸡这座城市的特色——方言。于是,在这个寒冬里,我们不仅逛了逛,还边转边学,听宝鸡方言的音节,品味这座古城的历史和文化。
一、方言启蒙
出了火车站,和叔叔说话的一定要是宝鸡话。他话说得口音浓重,我们听得不是很懂,进了宝城区,开始了我们的宝城闲逛记。
一进小巷,叔叔就指着一家铁人街小吃店,说这家店的豆腐脑是“耳朵仔”做的。我听了,张口结舌,还是叔叔解释,“耳朵仔就是耳屎啦。”原来“仔”是方言,叔叔说我们这些年轻人太普通话了,方言一代不如一代了。
接着,看到一座红墙对面的茶楼,叔叔说:“你们知道宝鸡茶楼里的桌子叫什么?叫‘撇锅小板’,因为放茶杯的地方像个小锅盖。”我们也感慨不已,原来我们对这座城市的了解还这么浅略。
二、曾经的美好时光
叔叔告诉我们,在宝鸡以前,有一个地方叫“怡风巷”,附近有一家扬州楼,里面的薄皮鸭子、扬州炒饭非常出名。扬州楼的爷爷后来将店转给了儿子,而这个儿子,也就是如今的老板,师从黄河畔胡家的杂技家,会各种杂技,甚至会驾着自行车从悬崖峭壁上一跃而过,还拍过电影。
但随着年代推移,扬州楼逐渐失传,如今便只能在老宝鸡人的记忆中寻找曾经的美好时光。
三、物是人非
逛到一家国营珠宝店,我们发现甚至工作人员都讲方言。这位姐姐告诉我们,她来自陕西榆林,来到宝鸡已经10多年,这座城市是她另一个家。她说现在宝鸡的变化真的太大了,这家店已经开了40多年了,以前的生意很好,但是现在却越来越没人了。她也感慨,她在这家店单位里也工作了十几年,大家是一家人,也曾经很欢乐。但是随着时间的变迁,前来修饰的并不太多,逛街的年轻人更是少之又少,这也成了一个难得而沉寂的角落。
告别那家珠宝店,我们还去了宝城旗袍店、小吃巷和扇子店路途,听到了更多有趣的方言话语,并在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里留下了我们的足迹。
宝鸡,是一座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在这里,历史与现在之间的矛盾,让我们对这个城市想要回头看看方言。